• IMG_7770
  • IMG_7771
  • IMG_7772
  • IMG_7773
1

【舊書】傑瑞.貝傑《攝影的精神:攝影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(附別冊)》

Regular price
NT$ 1,000.00
Sale price
NT$ 1,000.00
Regular price
NT$ 0.00
全台+離島寄送 | 梓書房
全台+離島寄送
安全支付 | 梓書房
安全支付
正版正價 | 梓書房
正版正價

作者: 傑瑞.貝傑  

譯者: 施昀佑、黃一凱

出版社:大家出版  

出版日期:2011/12/30


  是哪些攝影家、哪些照片、哪些事件,左右了攝影,讓攝影變成今日的面貌?


  攝影的價值又如何判定?為何有些照片在一拍出時便震動世界,有些照片卻得經過一段時日才散發光芒?


  1976年,MOMA極富名望的攝影部主任約翰.札考斯基策劃了一場展覽,將攝影畫分為「鏡」及「窗」。在「窗」的攝影中,題材超越一切,攝影者的觀點則為次要。「鏡」則恰好相反,攝影的存在是為了反映攝影家的觀點,例如帶有自我意識的「藝術」攝影。這樣的分界很有效,卻也有其侷限,因為大多數攝影本身就同時是「鏡」與「窗」,而且是失真的鏡像與模糊的窗景。然而,不論攝影有多麼失真且模糊,我們還是應該透過此一媒材的歷史來檢視攝影的意義:不僅是影像在被製造時的意義,而是它們今時今日對我們的意義,這兩者常是截然不同的。


  作者傑瑞.貝傑為國際知名的藝術評論者與攝影史學家。他將全書分為六大章,以宏大又清晰的方向,收編匯整攝影史中的關鍵事件、重要人物與經典影像。


  書中不僅可看到大量大師級作品與解說,同時更探討了攝影的各種本質與重大問題,例如︰藝術市場是如何在近年來重整對攝影的態度?一幅翻拍的作品為何可以賣到百萬天價?為何某些人能通過時間考驗成為「攝影家中的攝影家」?怎樣才算是真正的藝術傑作?以及最重要的:攝影如何(從過去到現在)影響我們的生活?


  惟有親身踏入攝影史,我們才能發現,原來今日許多我們還在爭執的觀念,在攝影史中都已度過更激烈的論戰;原來某些我們認為十分前衛的手法,在攝影術發明後不久便已有人著手實驗;原來許多半世紀前的大師作品,至今仍顯得那麼難以超越。


  「攝影被視為世界之『窗』,這件事就是這個媒材最大的問題,同時也是攝影的潛力之源和迷人之處。這片介於虛構與現實之間的領域,既難以捉摸又蘊含豐富可能,而最出色的攝影作品、最優秀的攝影家,就是在這片沃土上盡情發揮。」